IMG_8550.JPG

✨龍✨

👉說明:
古代稱,頭有角的為公龍;雙角的稱為龍,單角的稱蛟;無角的為螭,古時玉佩常有大小雙龍,仍稱母子螭。

🐲龍有很多說法,有的說是由印度傳入的、有的說是中國星宿變成。但龍在印度的地位不高。

龍雖為古代傳說中的一種靈物,但祂由始至終都只是人們心中的幻想,從未有人能證實有此生物。早在漢代,文字學者許慎的《說文解字》中描述:「龍為鱗虫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說明🐉龍是能走善飛,呼風喚雨,上能登天,下能入淵的動物。

➖➖➖➖➖➖➖➖
👉來源:

<圖騰文化>

早於五千年前,因為人們對各種自然現象未能認識,為了安全,他們便以「日、月、星、辰、風、雨、雷、電及各種動物」當作他們氏族的象徵,作為精神上的寄託。透過供奉,希望祂們保護自己的氏族。這便是圖騰文化。

對於龍的圖騰起源卻眾說紛云,最可信的理由是說龍是由當時多過氏族的圖騰合成的。蓋當時常有氏族兼併的現象,而當一個氏族兼併掉另一個氏族時,同時也把另一個氏族的圖騰中最厲害的部份加入原本的圖騰身上,從而綜合成一幅更有力量的圖騰。故龍的圖騰,一般都認為是西方諸多部落合併而成。(《史記‧匈奴傳》中記:西方胡皆事龍神」。故龍為西方圖騰。)

<龍‧百獸的混合體>

🐉龍的演變始五千年前紅山文化中的玉龍,直到清代的末期,最終成為了東方巨龍的正宗。而在龍的圖騰演變中,最終龍的形象融合了多種動物的特徵。在羅願《爾雅翼》中「龍者,鱗虫之長。王符言:其形有九似。頭似駝,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是也。」而文學家和藝術家又為龍的各個特徵下了深刻的寓意:
🔹飽滿寬闊的前額表示聰明智慧;
🔹鹿角表示社稷和長壽;
🔹牛耳表示名列魁首;
🔹虎眼表示威嚴;
🔹鷹爪表示勇猛;
🔹獅鼻象徵富貴;
🔹金魚尾象徵靈活;
🔹腿上火焰象徵辟邪。

➖➖➖➖➖➖➖➖
👉各時代的含意:
早於商之前,龍一直只限於用作氏族的圖騰。直到商以後,人們開始對龍用作另一些用途:

一、祈雨🌧:隨著農業的發展,人民更要風調雨順。由於人們一直把龍看作可興風雨之物,因而人們便定時舉行祭龍活動。《通典》卷四十三云:「《左氏春秋傳》:「龍見而雩」,謂建已之月,蒼龍宿之體昏見東方,萬物始盛,待雨而大,故祭天遠為百穀祁雨膏雨。」

二、以龍比德:直到漢代,龍終於被直接引用附有帝王的意思。高祖即劉邦,其母在夢中與蛟龍相交而生下高祖的故事(儘管有人認為這是蕭何為他宣傳而作的)但這觀念卻對後代的影響十分大。從此天子是龍,龍是天子的象徵,皇帝的用品亦加上龍字,例如:龍椅、龍袍、龍船、龍床等等。這便是龍有象徵皇權的原因。

自始起,龍的象徵已經沒有多大的變化。只是隨著被皇帝的引用而越加尊貴。但是龍的越加尊貴,並不表示龍越來越少於民間出現。雖然大部份刻有的歷史古物,不是官家的,便是富貴人家。但龍在藝術方面的應用一直都十分平民化,例如:家中用作風水的擺設,或是新年所貼的揮春都會有龍的圖案或是舞龍活動,端午節的賽龍舟等等,都證明了龍漸漸為平民所用,而這些用途都是取龍祥瑞的意思。

➖➖➖➖➖➖➖➖
👉民間傳說:
明代便有個《龍生九子不成龍》的傳說,取自李東陽的《懷麓堂集》。

話說弘治年間的孝宗皇帝問大學士李東陽:「龍生九子何名?」而李東陽一時間無言以對,他不得不轉問吏部員外郎劉績。結果李東陽回覆上曰:「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其九子是囚牛、睚此、嘲風、蒲牢、霸下、狴犴、負屭、螭吻。」

1⃣老大🔸囚牛🔸🎵
平生愛好音樂,它常常蹲在琴頭上欣賞音樂,因此琴頭上便刻上它的遺象。如漢族的胡琴,白族的三弦琴等。而蒙古的馬頭琴也可能是囚牛的變種。  

2⃣老二🔸睚眥🔸⚔(音:ㄧㄞˊ ㄗˋ)
平生好鬥喜殺,刀環、刀柄、龍吞口便是它的遺象,多被安在兵器上,用以威攝敵軍。同時又用在儀仗上,以顯得更加威嚴。
⭐睚眥的本意是怒目而視 ,所謂「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

3⃣老三🔸嘲風🔸🐶
形似獸,樣子有點像狗,平生好險善於瞭望。殿台角上的走獸是它的遺象,這些走獸單行排列。挺立在垂脊的前端,走獸的領頭是一位騎禽的仙人,後面依次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勿、斗牛和行什。嘲風不僅象徵著吉祥、美觀和威嚴,而且還有威懾妖魔、清除災禍的含意。

4⃣老四🔸蒲牢🔸🔔
形似盤曲的龍,好鳴好吼,洪鍾上的龍形獸便是它的遺象。蒲牢居於海邊,雖為龍子,卻一直害怕🐳鯨魚。當鯨魚攻擊祂,便會嚇得大聲嗚叫。人們根據其“性好嗚”的特點,把蒲牢造為鐘鈕,而把敲鐘的木杆作為鯨魚的形狀。敲鐘時,讓鯨魚一下又一下撞擊蒲牢,使之“嚮入雲霄”,且“傳聲獨遠”。

5⃣老五🔸狻猊🔸🦁(音:ㄙㄨㄢ ㄋㄧˊ)
形似獅子,是外來品,隨佛教傳入中國,所以性格有點像佛。平生好靜不好動又喜歡煙火,因此佛座上和香爐上的腳部裝飾就是牠的遺象,讓它為佛門護法。明清之際的石獅子或銅獅子頸下項圈中間的龍形裝飾物也是狻猊的形象,亦使守衛大門的獅子更為崢嶸威武。

6⃣老六🔸霸下🔸(又名贔屭)🐢(音:ㄅㄧˋ ㄒㄧˋ)
形似龜,平生好負重,力大無窮,碑座下的獸便是牠的遺象。傳說霸下在上古時代常馱著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裡興風作浪。後來大禹治水時收服了牠。牠服從大禹的指揮,為治水作出了貢獻。洪水治服了,大禹怕霸下又到處搗亂,便搬來頂天立地的大石碑,上面刻了霸下治水的功績,叫霸下馱著,沉重的石碑使牠從此不能隨便行走。霸下又稱石龜,是長壽和吉祥的象徵。

7⃣老七🔸狴犴🔸(又名憲章)🐯(音:ㄅㄧˋ ㄏㄢˋ)
形似虎獄門上部虎頭形的裝飾便是其遺象。傳說狴犴不僅急公好義,又仗義執言,而且能明辯是非,再加上牠的形象威風凜凜,因此除裝飾在獄門上,還匐伏在官衙的大門兩側。以及官員出巡時肅靜回避的牌上端,牠虎視眈眈,環視察看,維護著公堂的肅穆正氣。

8⃣老八🔸負屭🔸📖(音:ㄈㄨˋ ㄒㄧˋ)
形似龍,石碑兩旁的文龍是其遺象。而負屭十分愛好閃耀著藝術光彩的碑文,牠甘願化作圖案去附托這些傳世的文學珍品,把碑座裝飾得更為典雅秀美。

9⃣老九🔸螭吻🔸(又名鴟ㄔㄨㄟˇ尾)🐟(音:ㄔ ㄨㄣˇ)
魚形的龍。口闊嗓粗,平生好吞,殿脊上兩端的卷尾龍頭是其遺象。相傳是大約在南北朝時,由印度‘摩竭魚’隨佛教傳入的。它是佛經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夠滅火。歷代對螭吻的出現都說法不一。但都一至認定螭吻屬水性,用牠作鎮物以保護建築物免被火燒。

➖➖➖➖➖➖➖➖
✨青龍✨
青龍便是龍的其中一個別號。只不過在龍的文化發展中,龍被人們神化,因此龍由中原上的靈獸一躍而成天上的四靈之一。

👉外形:
龍是東方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這七宿的形狀又極似龍形,從他們的字義上就可以看出來,
🔸角是龍的角,
🔸亢是頸項,
🔸氐是本,是頸根
🔸房是膀,是脅,
🔸心是心臟,
🔸尾是尾,
🔸箕是尾末。
➖➖➖➖➖➖➖➖➖➖
✨FB粉絲專頁✨:BBD水晶
https://www.facebook.com/bringbringder/

arrow
arrow

    愛麗絲&歐菲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